24岁女孩的“生命重启”:一场与“血管炸弹”的生死博弈
刚刚大学毕业,准备开启人生新篇章的24岁女孩小玥(化名),却在劳动节前夕遭遇“血管炸弹”——凶险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命悬一线。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团队联合多学科力量,争分夺秒、精准施术,成功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挽救了年轻的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希望。
一、紧急转运,守护生命烛火 五一劳动节前夕,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一通紧急电话,一名 24 岁的女性患者小玥因突发剧烈胸痛,从外院紧急转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当患者抵达时,情况已经十分危急,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检查,CT 影像显示,患者主动脉根部夹层动脉瘤,横径约 5 厘米,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分隔并双腔改变,累及左侧颈总动脉。彩超进一步提示,主动脉根部夹层动脉瘤,累及双侧冠状动脉,交界撕脱,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这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极高,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危及生命。?
二、绿色通道开启,多学科团队疾速就位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科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将小玥迅速送入手术室。心脏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手术室护士、体外循环团队等迅速到位,一场生死救援的战斗就此打响。在紧张而凝重的气氛中,医护人员们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有条不紊的完成体外循环的建立主动脉根部的处理和人工血管置换等手术。
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操作,终于将小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心脏恢复跳动、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手术顺利完成……小玥被送入监护室继续治疗。在监护室的日子里,医护人员们不敢有丝毫懈怠,24 小时密切监测她的生命体征,精心护理。在后续的治疗中,小玥逐渐脱离危险,转回心脏外科病房。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目前已康复出院。
三、专业筑基,聚力护生
急性 A 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的“超级杀手”,发病急、病情凶险,48 小时内死亡率高达 50%,手术风险极高。此类疾病治疗需争分夺秒,对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要求极高。
在此次救治中,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团队展现了卓越的专业素养、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团队成员配合默契,面对如此凶险的疾病和极高的手术风险,没有丝毫退缩。在手术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因为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手术,更是一个年轻生命的未来,关乎一个家庭的完整与希望。充分体现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团队的高超医术和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力量。面对重症,医院能够迅速反应、精准治疗,为患者赢得生机,彰显了其在危急重症救治领域的卓越实力。
四、采访现场,感恩与希望交织
在采访中,患者小玥坐在病床上,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她激动地说:“我真的很幸运,能遇到这么优秀的医疗团队。当时我什么都不知道了,醒来的时候已经在监护室了。医生和护士都很关心我,就像我的家人一样。”她回忆起自己刚毕业,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却突然遭遇了这场灾难。“我以为我的人生就要结束了,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医生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据了解,小玥的父母在手术当天从外省赶回来,路上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极高,一路上担心和恐惧,生怕自己的女儿有不好的结果,更担心没有家长在身边,医院会不会全力救治。等她们赶到医院时,手术已经顺利结束,他们眼含热泪,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泣不成声,连声道谢:“谢谢你们,是你们救了我们的女儿,救了我们这个家。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份恩情。”? 他们表示,女儿刚毕业,正准备开始新的人生旅程,这场疾病对他们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们用他们的专业和爱心,让他们重新看到了希望。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长期致力于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的提升,通过强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流程优化,成功应对挑战、挽救众多生命。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和“救死扶伤”的理念,精进医疗技术,为守护市民生命健康持续贡献力量。